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物质文化艺术史与美学研究 (第1/3页)
物质文化艺术史与美学研究/吴菀菱 大众媒T中的拟像与现代消费美学:布希亚 第一节生平简介 法国当代知名思想家布希亚JeanBaudrilrd,1929-2007,生於1929年的法国杭斯Reims。他於60-70年代期间为活跃於巴黎知识圈中的社会评论家和理论家,并在《乌托邦》Utopie报上发表大量关於资本主义的余毒、以及对科技批判的理论X文章。布希亚的第一本书《物T系》乃受到了罗兰巴特的文化符号分析影响,其大众媒T观点则多仰赖於加拿大学者麦克鲁汉MarshallMcLuhan,1911-1980。他着有《物T系》LeSystèmedesobjets,1968;TheObjectSystem,由林志明翻译、《消费社会》LaSociétédeatiohes,sesstructures,1970;erSociety、《拟像》Simutions,1981、《波湾战争不曾发生》LaGuerreduGolfen’apaseulieu,1991;英文:TheGulfWarDidNotTakePce、〈拟仿物与拟像〉SimucrasetSimution,1994……等。 法国当代知名思想家布希亚JeanBaudrilrd,1929-2007 布希亚理论中心集中在几个观念:「超真实」hyperréalité以及「拟像」simution与消费逻辑logie上,而在大众媒T与大众消费年代下的当代文化中,这些术语均指向了真实的或非真实之本质。布希亚相信,由於我们习惯於生活在被经验与刺激所掌控的世界中,故已失去了理解真实的能力。我们只T验人为的真实preparedrealities,一种由战争片段、无意义的恐怖主义、文化价值的摧毁所编辑过後的真实。 布希亚说: 「真实的定义已经变成了:真实不仅仅是能被复制的,而且也总是已被复制的Therealisnotonlywhatbereproduced,butthatwhichisalwaysalreadyreproduced,这便是超真实hyperreal,它完全处於一种模拟simution之中。」 现代世界中,符号所塑造出的世界就是真实。这种真实不仅取代原有之真实,更超越了它,即是超真实。 第二节理论摘要 一《物T系》:物的语言系统、物的社会系统 《物T系》原为布希亚的博士论文。他并不是单单探讨物T在人类社会中的功能而已,而是人们如何与物发生连系,以及与之相关的行为与人际关系。林志明指陈,布希亚《物T系》要讨论的是,消费物品在当代社会中如何变成符号。 在当前社会中,自然已经消失,仅剩下人与物 布希亚在《物T系》中主张,消费社会的出现使得马克思主义分析过气了。是大众媒T电视广告而非经济或生产关系施予了大众一套社会身份的符码、规范着地位与期望。当代社会完全遭媒T与拟像支配,它所产生的符码遭成大众一致X。人们对它唯一的抵抗就是沉默的消极与被动。他的《物T系》主要是针对作为物T而存在的各种文化产品批判,其矛头指向了物T结构中所隐含的各种符号。 二「拟像」Simucrum的历史背景 自从柏拉图以来艺术是对现实的模仿;现实是对本T的模仿,视觉艺术的理论实践已被建立,特别是真实real与复本copy之间的关系。至於我们所关系的拟像问题,因它威胁到「再现」自身,因此从「再现」的历史上来看,它已被提出来讨论。一般对拟像多抱持着负面的态度,例如,拟像颠覆了模本model与复本copy、原作inal与复制reprodu、形象image与形似likeness间的定义,拟像同样也打乱了一般所相信的「形象必产生於其模本之後」的优先顺序Thesimucrumalsodisturbstheorderofpriority:thattheimagemustbesedaryto,oreafter,itsmodel。 布希亚认为,自从柏拉图以来艺术是对现实的模仿;现实是对本T的模仿, 视觉艺术的理论实践已被建立,特别是真实real与复本copy之间的关系。 时间拉至当代,法国学者德勒兹则当代的拟像提出正面看法。他认为拟像并非次一级的复制。它庇护了这种否定原作与复本、母本与再现之间存在着差别的正面力量。两种分歧的序列在拟像中被内化──既非是原作、亦非复本─它们任何一方不再存有任何具优势的观点。拟像,简言之,就是没有原作的复制品acopywithinal。 布希亚强调当代的「拟像」已危及到真理与现实的差别:现代的拟像,连上帝本身都变成被模仿的对象。整个能指符号本身与所指母本的符号系统不再是真理与现实的交换系统,也就是说,能指与所指间的连系被切断。他说:「拟像,是一种没有出路、也不是现实的真实模型:而是一种超真实hyper-real。」 三符号与真实间的关系 如前文所述,布希亚仔细思考了符号与真实的关系,发现它不仅是先验X的理论问题,更是历史过程转变的问题。根据他的说法,符号的身分以及其位置历经四个阶段的改变1983年: ◎符号是基本真实的反映Itistherefleofabasicreality; ◎符号遮盖、开始脱离并且扭曲基本真实Itmasksandpervertsabasicreality; ◎符号遮掩的真实的缺席Itmaskstheabsenceofabasicreality; ◎符号与基本真实没有任何关系Itbearsiontoaywhatever:itisitsownpuresimucrucm。 这四个阶段,用布希亚的话来说,分别是「自然阶段」lestadenaturel、「商品阶段」lestademard、「结构阶段」lestadestructural与「价值破裂阶段」lestadedefractaldevaleur。 在第一阶段中,符号是忠实的拷贝goodcopy; 第二阶段是坏的或有害的拷贝与复制evilcopy; 第三阶段则是一种恶劣的耍弄nastypy,或是一种价值围绕着某种模式的T系而发展的阶段; 第四阶段进入了拟仿的秩序orderofsimution,至此拟像符号甚至取代真实,b真实还要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