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一、永远爱你,天涯海角,海枯石烂 (第2/4页)
知你喝不喝得惯。我记得以前在诗社,你说红茶非祁门香不喝呢,大家都说你是少爷做派,小布尔乔亚。”一个小玩笑,将他二人间空间叠加时间的距离都消弭,三十年的岁月、横跨太平洋的经纬,皆付笑语中。他们又是当年抵足而眠的至友了。 唉,他起初竟还忧多年未见,恐话旧谈心也会冷场。他忘了玦对人多体察周至,谁共玦相处都会轻松自在。在诗社,谁都爱和乔玦交心,乔玦总是含着笑,光是看他唇边笑影便如沐三月风中。诗社的同志们说他俩是一对双子星,可他这双子星里的一颗,也甘心拱卫另一颗呢。乔玦不止是诗社的明星,还是岭大的明星,那时候……人老了便容易晃神,无缘无故地,关珵直想到现今广州早已没有岭大。 “老了,还当什么少爷。现在香港的家是细妹在住,前年我回香港一趟,好多年没回去过,佩佩那些菲佣看了我竟要叫我二老爷,好不好笑?不服老不行了,”茶喝下去,冬阳下的细流般流进胃里,那点暖意将心也烘了起来,关珵直终于爽朗地笑一声,“玦,这茶真好,再来一杯罢,你倒的我都爱喝。” “那就再饮一杯,”乔玦弯身再倒一茶,眼镜蒙了层茶水的雾气,也不擦,只顺着他的话问下去,“珵佩这么些年在香港怎么样,精神还好么?以前她三天两头便说自己头晕头痛,我这些年在国内每每想起外边的朋友,最记挂的就是你和她。” 一个少女的身影在茶水的热雾中若隐若现,最鲜明是一身卡通图案的绿旗袍,小猫睁着圆眼卧在新绿的龟背竹下,旗袍缎面丝光闪烁,那猫儿也闪烁,自由俏丽。关父奔波生意,关珵佩便是随关母长居香港的关家小女儿。珵佩是珵直的meimei,也是他们大家的meimei。港岛的千百项吃喝玩乐程佩一概不沾,亭亭净植,恰如衣香酒风里一朵清水芙蓉。她不似别个富家子女日夜穿梭在舞会、音乐会、牌局和宴饮之中,也不大研究脂粉妆饰的艺术,仿佛自知美貌天成,无需化妆品暗中援助,亦或许女孩心性,不知如何踏足女人的脂粉世界。关珵佩总有许多天马行空的话要讲,她的世界是个天真无忧的孩童世界,故最喜欢也是上圣公会儿童院看顾孤儿,伴一群无依稚童玩耍——她是孩子丛里的大孩子王,穿旗袍也要领着一群小孩捉迷藏,蹦跃野跑,玩得一身泥,玩完了再带大家去买蛋糕。乔玦印象中的少女关珵佩,的确如此。 “你真信她?她编借口不去上学的,她以前说全香港就玦哥信她真发烧真生病,”关珵直说起旧事时还面带微笑,可才笑罢,又重重叹了口气,“她小时候调皮捣蛋,现在还当老顽童呢,三天两头约一个年轻人上俱乐部打水球,也不怕闪了腰。大哥共我都劝她小心点,人家风华正茂的大学生,看上她哪里,看上她月月去美容院拉面皮呀?当‘sugarmommy’没关系,可她徒增岁月不长心智,我怕她被那个后生仔骗光了钱!她不听,人家要什么她给买什么,不止拿自己那份信托基金的钱养着他,还要我汇款去投资那个男孩开公司,上个月才打了钱,这个月又问我拿钱——她喝醉了便在电话里哭,‘二哥,我身边一个人都没有了,你就当可怜可怜我’,唉!” 乔玦将搪瓷茶杯在茶几上一放,发出沉沉的“磕托”一声:“要是崇钧还在就好了,以前大家都开玩笑说崇钧是除了伯父伯母还有你之外全世界最照顾程佩的人,那时候珵佩和崇钧……” 他们无意间提起严崇钧的名字,竟是一室沉默,谁也不知下一句该说什么。 严崇钧是个尘封多年的名字了,当年他们办地下诗社,可没想过会招来一个货真价实的地下党。 崇钧为接近诗社里一位家中人脉极广的同学而来,他藏得很深,人死了,大家才觉察他的身份。汪伪的特务在他身上打了十几个猩红的弹孔。乔玦对崇钧最后一个印象是他上儿童院去找珵佩,遥遥撞见崇钧也在。热带的秋碧空如洗,萧爽地蓝着,青年男女的声音自远处传来,“崇钧哥,我知道你们学校要回内地了,我不怕跟你回内地,你要是走,我偷偷买船票跟你一起走。我求你,你和二哥他们一起回内地去好么,我求求你……我已经知道你来香港是为了什么,那天你家里那两个人不是你父母对不对,他们是……”秋风声声,严崇钧搂着关珵佩,一言不发,一如一尊清灰色大理石塑像环抱着尘世的少女。雕塑是凝冷的静物,永生永世定格在拥抱爱人的动作中。 那日他怕偷听情人衷肠,掉头走远回避,后来严崇钧说家人来港,请假几天,从此再没见过。再过数日崇钧的名字便登了报,所有被风声抹去的字眼都在白纸黑字上见了分晓。港报要博眼球,斗大的字写着“岭南大学高材生竟是共产党杀手,华宴舍命夜刺汪派政要,万弹穿心,血溅三尺”,底下一列列蝇头小字,仿佛武侠一样写得刀光剑影,只当是出热闹全武行。起初大家瞒着关珵佩,可到底瞒不住,她哭得近乎发疯,父母、兄长、闺友、佣人、诗社成员,好几十个人轮流看管她,家里所有尖的利的全收了起来,露台屋顶的门也锁了,生怕她自杀——有一回差些叫她成功。明丽美好从关珵佩身上日渐褪去,她每天都嚎哭怒骂,骂日本人,骂汉jianian,有时也骂严崇钧那两个“上头”,全世界她都骂,仿佛人人有份害死严崇钧,连看护她的亲朋都骂上,骂别人拦着她去死。 他们当年劝她,meimei,你这样崇钧如何安息。她冷冷看向一屋子的人,反唇相讥:“他安息什么,他安息了,我怎么办呢?他最好就不得安乐,变成鬼回来找我——”此后她不再哭了,变成了一个喂饭喂水时才会从喉头挤出点声音的木头人。后来有一日,关珵佩忽然醒了过来,从此化作关珵直随信附上的照片里打扮招展的老妇,容颜隐没于极浓的妆容下,一顶网纱帽半遮着面,迷蒙黑纱上坠点点白碎钻,有些像泪痕。她笑容很媚地看向镜头,帽檐上的缎带在照片中定格成一个随风飘远的模样。 “她给我寄过那男孩的相,浓眉深目,长得是有一二分像崇钧。所以我后来也想开了,汇点钱而已,我让香港的朋友多看顾一下佩佩,总不会出事的。她,唉,她……说到底,人活一世,总要做梦的。不做梦,哪里活得下去?”关珵直苦笑一声,抹了把头发,那一头用染膏还原的乌浓,终也流露一丝最贵价的染发剂都无能为力的斑白,“崇钧若是泉下有知,一定怪我这样纵着佩佩,任由她不爱惜自己。” “珵直……” 过了好半晌,乔玦才道:“崇钧不会怪你。”除却这句话,他也不知该说什么。二人静静地对坐在这冬夜里,余光里都是逐沉的天色。 还是关珵直开了口:“说些别的吧,夜这么长。”他捧起那茶杯,缓缓啜了一口,叹道。 在外人眼中,这位年已花甲的中国巨贾是个不大近人的。关珵直言辞温文,风度俊雅,可那恂恂儒风里总带着点矜严和疏远,唯有此刻一笑,才展露二三少年时的风趣幽谐。他对乔玦笑道:“哥伦布出海三十年了,你好不好奇这些年我在美国的故事?” 乔玦应着他:“怎么不好奇,前些天我读报,读到‘旅美华侨企业家关珵直先生近日归国游览万里河山,盛赞祖国改革开放事业’,吓了一跳。报纸还在,我待会找出来你看下,很大一行标题。你倒好,成了企业家了,我还以为你会继续研究中文,在美国当汉学家、大学者呢。珵直,不和我说说这些年的经历么?” “什么游览万里河山,我那个秘书订不到直飞广州的航班,我先到的上海,转头就飞广州来找你了,一路上什么也没看到。从飞机舷窗边往下望整个中国都是田。” 关珵直自嘲般笑了一下:“士农工商,我们中国人最讲这一套。我是做不了学问,当不了‘士’,又吃不了农和工的苦,才去当商人。” “当年到了美国,我蒙友人举荐到加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