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0281章 新君临朝 (第1/2页)
是日夜半,长信殿后殿。 站在一面比自己高出一大截的铜镜前,看着春陀为自己穿戴上天子冠玄,刘盈只一阵说不清的茫然。 老爹临死前,那死死盯着自己的凶狠眼神,仍似在刘盈的眼前徘徊; 长乐宫宫室响起的那九声丧钟,也都好像还在耳边缭绕; 就连刘盈脸上的泪痕,都似乎并没有干。 但这也丝毫不影响这个世界的一切,都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改变······ “陛下······” “公卿百官,都已至宫外恭候······” 春陀一声低微的呼唤,终是将刘盈飞散的思绪拉回眼前。 将目光汇聚在面前的铜镜之上,看着镜中那仍旧瘦弱,却已头顶十二硫天子冠的少年,饶是对这一切都还感到接受不能,刘盈也终只得深吸一口气。 “呼~” “绝对不能被压垮!” “要支棱起来······” 暗自给自己打着气,刘盈终是将脊梁挺得笔直,侧过身,满脸郑重的望向身旁的春陀。 “母后,可至宫内?” 走出后殿,不等刘盈的脚迈下长阶,殿门旁便响起一声高亢的唱喏。 “起~驾~~~” 唱喏声落,刘盈的注意力,便不由自主的集中在了长阶之下。 ——夜半寅时,距离天亮还有一个多时辰,太仆夏侯婴的身影,便同那辆全天下独一无二的黄屋左纛一起,出现在了长信殿外。 走下台阶,略有些哀痛的与夏侯婴稍一对视,君臣二人便默然低下头。 待春陀上前,从御辇上取下一方木阶,使刘盈顺利走入车厢之内,便是一声清脆的响鞭,御辇自后殿,缓缓朝着不过百步开外的正殿。 不片刻的功夫,御辇便在正殿外停了下来,又是不等刘盈下车,站立于车厢侧的谒者便再清了清嗓。 “陛~下~驾~临~~~” “百~官~恭~迎~~~~~~” 悠长的唱喏声后,便是公卿百官低沉的齐声拜喏。 “臣等,恭迎陛下~” 听闻响动,刘盈却并没有如上一世那般,傻乎乎从御辇内探出头。 就见谒者又稍侧过身,明明是在同刘盈汇报,但那高亢嘹亮的嗓音,却好似刘盈是个高度听障人士。 “公卿百官~元勋功侯~皇亲国戚~敬问陛下躬安~~~” 到这时,端坐御辇之内的刘盈才稍一点头,却依旧没有起身。 “朕躬安······” 便如此刘盈一句、百官一句,又让那谒者在中间扮演了几次传话筒,这场繁杂至极的拜礼,才总算是宣告结束。 待殿外众人谢礼起身,刘盈也终是从御辇中走出,却并没有多停留,而是快步来到不远处的凤辇旁。 “儿臣,恭迎母后。” 只轻飘飘一句话,在场众人,包括那扮演了好一会儿传话筒的谒者,都顿时面色怪异了起来。 “陛下此举······” “当是有何深意?” 满是疑惑地与身旁的人眼神交流一番,众人却依旧没能打消心中的疑惑。 ——诚然,天子驾崩、太子继位,确实是汉室头一遭。 但光从方才,那繁杂至极的‘见礼’环节,其实就不难猜出:这套礼仪,是出自太子太傅叔孙通之手。 既然是出自叔孙通之手,那就必然意味着今日的整个过程,都会被叔孙通细致的做出预案。 如御辇从后殿到前殿,应该走多少丈多少尺,乃至多少寸! 如刘盈与群臣对答时,谒者应该维持怎样的语速; 乃至于,刘盈走下御辇之后,要走多少步才能刚好来到长阶前。 而在这样细致到令人抓狂的‘自创礼法’中,必然不会存在的一项,便是刘盈从御辇上走下,而后来到吕雉的凤辇前······ “往数十日,陛下皆于长信殿,同大行皇帝同寝共食。” “莫非,此乃大行皇帝临终所托?” 正当众人各怀心绪之际,因刘盈的举动而愣了片刻的吕雉,也终是从凤辇中走下。 却见吕雉刚要俯身,向已经贵为汉天子的刘盈行礼,刘盈便恭敬的上前,躬身低眉,用双手扶住吕雉的一臂,缓缓朝正殿的方向走去。 见此变故,众人纵是心有疑虑,也终是只能将手环抱于腹前,低头目送刘盈、吕雉母子走上长阶。 待片刻过后,御阶上传来一声轻微的提醒,众人才直起身,严肃的整理了一番衣冠,这才在丞相萧何、御史大夫曹参的引领下,自殿门鱼贯而入。 只方才发生的那一刻,让众人心中都莫名的觉得:今日,只怕并不单单是‘朝拜新君,以正名分’这么简单······ 待该与会的人一个不落的走入长信殿内,刘盈也终是将母亲吕雉扶上御阶,又轻轻按坐在了御榻之上。 ——按照已失传大半,且只剩模糊不清的片段的《周礼》,新君在没有加冠成人时继位,是不具有摄政能力的。 在这种情况下,究竟由谁暂时‘代替’年幼新君治理国家,便全看先皇的遗诏。 如周时,周公姬旦、召公姬奭,便曾分别辅佐年幼的成王、康王; 又如战国之时,嬴秦四年之内接连失去三代君主,秦王王位经昭襄王、孝文王、庄襄王之手,落在了年仅十二岁的嬴政头上。 在将亡之际,担心嬴政无法掌控秦国的庄襄王嬴异人,便特意留下旨意,令嬴政之母赵后、丞相吕不韦共掌秦国大政,以至嬴政加冠。 而如今的汉室,便迎来了自周以来,第三个‘没成年就继位’的新君。 偏偏大行皇帝刘邦生前,并没有明确指定自己之后,由谁来‘暂掌国事’。 这样一来,按照默认的礼法顺序,以及汉室如今的实际状况,在新君刘盈成年之前,就应该由已经成为,或者说即将成为太后的吕雉,暂时行使天子的权力。 当然,与盛行‘后宫不得干政’之说的后世所不同,在皇帝年幼未壮时由太后摄政,对如今的汉室而言,并不算什么无法理解的事。 反倒是后世之所以会有‘后宫不得干政’,尤其是太后不得干政的说法,恐怕就要大半归功于历史上的汉高后:吕雉了。 就目前的汉室而言,太后摄政,并不算什么僭越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