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212章 这个银子,也必须得拨 (第1/1页)
东宫之中。 苏逸到了太子房间,直接问了一下在一旁守着的御医。 “太子情况如何?” 御医赶忙行了个礼,回答道:“回驸马爷,太子殿下依旧是昏迷不醒,不过脉象比先前有力了一些。” “昨夜起了高热,戴院正一直守着,一直到早上才回去歇息。” 脉象有力了,烧也退了,那就是在好转了。 苏逸点了点头,直接推门进去查看太子的伤口。 尽管苏逸缝合的时候已经很注意消毒了,但缝合的地方炎症还是起了发炎症。 不过相比于普通的发炎速度,已经喂食过大蒜素的太子,伤口发炎的症状明显是乐观不少的。 “看来是大蒜素起了不少的效果......” 太子是一个从来没接触过抗生素的古人。 大蒜素对于太子来说,效果其实算得上是非常显著了。 不过仅仅只是这样,苏逸也知道还是不够的。 毕竟大蒜素的效果再好,也就只能是这样。 叮嘱了一番守着的御医后,苏逸便前往了之前天元帝为自己打造来培养链霉菌的房间。 房间里面,早上堪堪合了一下眼睛的戴文忠,已经又在仔细的观察着培养皿里面的东西。 苏逸弄出了一点动静提醒屋内的人,才走了过去。 “如何了?” 戴文忠放下手中用晶石磨成的放大镜,微微的行了个礼。 “师父来了。” “青霉素还在提纯过程当中,不过一切都如常,没有什么异样。” “按照这个速度,应该这两日时间就可以提纯家试验完毕差了。” 苏逸听到这个进度,总算是觉得有些满意了。 青霉素的培养和之前鼠疫的解药链霉素其实是差不多的。 两者培养的方法有些许的不同。 戴文忠作为太医院的院正,又有先前培养链霉素的经验,把这件事情交给他苏逸也放心。 “提纯的样本得多一些,每一样都要通过几次注射试验,确保存活率才可以用到太子殿下的身上。” 苏逸反复的叮嘱了几句,戴文忠也意识到了这件事情的重要性,郑重的应了下来。 太子的病情趋于稳定,再加上青霉素的提纯,还需要两天的时间。 苏逸每日早上只需要到东宫里检查一番太子的情况,其余的时间便都空了下来。 他准备用这空下来的时间,到礼泉县的研究基地去督促陆志等人的研究。 …… 宫里的事情处理好后,苏逸接上赵曼儿,准备回公主府去。 路上,小公主眉头紧皱,似乎正在思索什么。 苏逸奇怪的问道:“我们曼儿皱着眉头,在想什么?” 赵曼儿说道:“夫君,今日父皇教我看奏折了。” “在走的时候,父皇给我看了一封奏折,让我回来想一个办法,明日去同他好好说说。” 今日她陪着自己父皇看了大半天的奏折,处理了各地的政事。 在离开的时候,天元帝还给她留了功课,让她明日进宫的时候,再说给她听。 赵曼儿看着苏逸,干脆也不纠结了,准备直接求助自己的驸马。 苏逸惊讶的看着小公主:“陛下教你看奏折了?” 苏逸的记忆里,大燕成立至今,都没有女人参政的例子。 如今赵曼儿一个刚及笄的公主,却直接参与了政事? 不管天元帝是有意或者无意,这个消息传出去后,造成的轰动估计与太子受伤有得一拼了。 苏逸看着眼前还懵懂点头回答自己的小公主,有些好奇的问道:“陛下教了你一些什么?” 赵曼儿数着手指,说道:“秋冬河道只用于官运的事情,还有秋粮用于赈灾的事情,还有......” 大半天的时间,赵曼儿帮着处理了不少的政事,也学了不少的东西。 这些事情说出来,苏逸都有些难以置信。 虽然不知道当初陛下是怎么教导太子殿下的,但苏逸却感觉估计也是这样...... 赵曼儿说完后,轻叹了一口气:“父皇好辛苦啊,每天都有这么多的事情要处理。” “因着夫君的提议,大燕征收商税,收了不少的银子。” “但这银子才刚刚填入国库,转头便要发放下去,准备冬天和来年开春的赈灾。” 苏逸摸了摸她的小脑袋:“站的越高,责任越大。” “你父皇是皇帝,考虑的是全天下的百姓,未雨绸缪是少不了的。” 赵曼儿点点头,赞同道:“父皇这么辛苦,在太子哥哥身体好之前,我都要帮着他分担压力才是!” 苏逸笑了一声,想着天元帝可能只是一时兴起。 不然这样下去,他的小公主,日后可能会成为一个像历史上的那些太后之类的,权倾朝野的幕后之人? “夫君,今日父皇给我留的功课,你给我分析分析?” 赵曼儿的话,让苏逸回过神来。 苏逸点点头,听着赵曼儿的话。 “父皇给了我两封奏折,其中一封来自南方,一封来自关中。” “关中干旱,秋粮减产,恐百姓冬日难熬。” “南方今夏多雨,如今雨水好不容易停歇,正要趁着这机会,清理淤泥,加固河堤。” “两处都是民生大事,都等着国库拨款下去。” “但国库......” 赵曼儿的未尽之言,苏逸自然猜到了。 今年收了商税,国库充实了一些。 然而就像之前说的,其实国库已经提前预支了不知道多少年了。 这是窟窿,那也是窟窿。 到处都要填补。 这两处都是民生大事,一处都不能忽视。 可要是足额拨款下去,国库也挤不出来这么多的银子来。 赵曼儿自己心中倒是有一些想法,可总是觉得不够完善。 苏逸思索了一会,问道:“曼儿你是怎么想的?” 苏逸说的这话,与天元帝教赵曼儿时的感觉如出一辙。 赵曼儿也不作他想,直接把自己的想法说了出来。 “关中往年十月份便要开始下雪,往年都是雪灾泛滥。” “若是过冬的粮食与衣物准备不充足,百姓饿死冻死的数量绝不会是少数。” “这个银子,必须得拨。” 苏逸点头:“不错,关中往北,冬日雪灾伴随着的都是大量的人命。” “这些百姓要救。” 赵曼儿又说:“可是南方清理淤泥,也是势在必行。” “今年夏涝,几乎淹了大半个南方。” “若是淤泥不清理,河堤不加固,明年水灾之时,必会死伤更多。” “这个银子,也必须得拨。”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