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六十一章 除夕 (第1/2页)
自从离家留在上海,纪年的记忆里的故乡只剩下冬天。 小时候盼着长大,长大了想着远方,人们似乎总是对未可知的将来满是憧憬,将来有多远?就和明天一样,近在眼前却无法到达。 2019年的腊月二十八,纪年踏上回乡的动车。离开上海前,齐实一直握着纪年的手不愿松开,纪年笑他也就分开个十天,搞得和生离死别一样。 齐实抿着嘴笑不出来,扯过纪年的手把他带入怀中。人来人往中,他们紧紧相拥于虹桥站的巨大标牌下,行李箱的轮子聒噪地滑过地面,喇叭里的提醒催命一样喊着,送行的人说着煽情的告别,齐实却只把沉默留在站台——他舍不得说再见。 喧嚣的尘世里,唯有纪年能带给他片刻心安。 “好啦,我走了,进站了。”纪年轻声安慰道,“知道你不舍得,回去了我们每天视频。” “好,一路顺风。” 齐实松开怀抱,替纪年重新系好围巾,扯出一个勉强的微笑,最后挥手和他告别。 纪年拉着行李箱走进车站,人潮汹涌,纪年很快淹没在其中,齐实低落的情绪不再掩藏,垂头绷脸离开了虹桥站。 动车在傍晚到家,老纪一早就等在出站口接他,纪年看到爸爸后,脚下的步子都加快了。 “爸,我回来了!” “怎么是你一个人?”老纪不信邪的朝他背后望了望,“不是说让你和舅妈介绍的姑娘一起回来吗?” 纪年早就和姑娘坦白自己现阶段不愿意谈恋爱,结果人家姑娘也说都是家里人逼的,既然如此他们也没在继续深入了解下去,更别提一起回家这事了。 “爸,人家姑娘看不上我。”纪年假装自卑地解释道,“上海没房子,姑娘又不傻干嘛要跟我吃苦呢?” 爸爸惆怅地垮下脸,这也没办法,现在相亲结婚都这么现实。 到家,纪年看到桌上丰盛的饭菜和仍在厨房忙碌的mama,百感交集。他又回想起惊心动魄的那一天,心想如果真丢了命,自己最对不起的是爸妈,最抱憾的是齐实。 “妈,回来了。”纪年的声音喑哑,他在努力克制不要哭出来。 mama颠着勺看了他一眼,咳了几声和他说道,“年年啊,饿了吧?和爸爸先吃,我炒完猪肝就来。” 饭桌上,无非就是听爸妈的唠叨,纪年都受着。一年也就那么几天能听到,能和爸妈团聚才是他福气。当妈的最在意的是他的感情问题,过几天就是29岁的人了,还没成家的纪年在老家人眼里就是一事无成,mama厂里的同事从一开始羡慕她有个高智商儿子到现在说起纪年只剩一副意味深长的表情,家长的压力也很大,所以说话也更直接了。 “年年,舅妈介绍的女孩你再争取一下,这几天趁你在家,我再带你去婚介所报名,今年无论如何你都要结婚。” “妈,这有点急吧?”纪年觉得谈话的节奏越来越离谱,今年必须结婚都说出来了。 mama放下碗筷,掰着手指头给他数,“你看啊,过年相亲敲定一人家,正月十五我们去找人算日子,上半年订婚领证,下半年结婚,明年过年就30岁了,你看看谁到了30还是一个人的?30不结婚你是不是要打一辈子光棍?你老了怎么办?” 纪年说不过mama,扒拉完碗里的饭起身离开,无声地抗拒mama的安排。 “年年你不说话我就这么安排了啊,明天我们上婚介所。” 纪年终于开口拒绝道,“妈,难得放假你饶了我吧,肯定成不了。” 消极的态度简直就是在火上浇油,mama说话的声音都拔高了几度,“30岁不结婚,你就别回家了!” 可能是气血上来的太快,mama说完又开始猛烈的咳嗽,老纪拍着她的背劝道,“别逼太紧,年年刚回来你就这么急,他也不高兴你也不高兴。” “别说了,一家人过年团团圆圆最重要。” 除夕夜,齐家提前在酒店定了一桌的年夜饭,爷爷奶奶爸妈叔伯和一些小辈们难得一聚,席间气氛很是活跃,东家长西家短的聊聊这一年来的大小事。 齐实算是小辈里有出息的,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