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一百零八章 送走 (第1/1页)
镜郎病了。 也许是因为受了夜风,着了寒气;或许是因为几个月都提着心气,如今一朝放松,就发了起来,总之,来势汹汹,病的十分沉重。先只是头昏脑涨,嗓音沙哑,懒怠动弹,吃不下什么,到了第二天夜里,就发起烧来。 御医出不了宫,长公主只能满城里搜罗药材,再去找相熟的医生。只是永保堂的大夫四散出去,施医放药,只留了几个小大夫在城中,长公主硬是派人,把当家坐诊的几个名医全拉了回来,饶是如此,他的病势也是时好时坏,更不敢令他轻易挪动。 林纾差使繁忙,镜郎从那日后就没再与他说过话,建昌也并不知道他去了哪里,只隐约知道,他甚至根本不在京畿一带。 论理,亲贵的新年都是在宫中享宴,然而今年情况实在特殊:七殿下虽然痊愈,但皇后小半年都没有露过面,凤仪宫门禁森严,谁都不清楚病程就竟如何;入秋以来,乃至于冬天,时冷时热,时气反常,太后又忧思过甚,老毛病咳喘又犯了,只能卧床休养;贤妃的女儿也得了疫病,上吐下泻,发作的很着急,贤妃急得了不得,衣不解带地照顾,和病人吃住在一处,她的宫室自然要被封锁起来,不能随意与外人来往,管事理家,更是指望不上;皇帝的状况时好时不好的,前几天还能与太子说小半个时辰的话,这几天据说又睡得醒不过来。 宫里凄风苦雨,淑妃带着太子妃两人勉力支撑,因此,减免了后宫一应的年节庆典。没了饮宴,没了烟火爆竹,虽然宫里府邸都一应装饰了彩缎红灯,街头巷尾挂了许多红灯笼,人来人往都是簇新衣衫,只是面上都挂了些难言的凄惶,免不了显露出几分说不出来的诡异凄冷。 于是到了除夕,镜郎也压根没有出屋子,让青竹与王默两人服侍着擦了身子,换了身新衣裳,算是应景。镜郎在床边给建昌磕了头,请了安,入了夜,母子两人一道,吃了碗鱼蓉饺子,镜郎与长公主一人吃出了一个银锞子,算是好彩头,发一笑便罢,为着他病中不敢吃难克化的东西,就连汤圆也没让吃一个。支开了半扇窗,让王默在院中放了两支花炮烟火,建昌守着他吃了药,镜郎稍微歇了歇,听青竹念了一刻钟的话本子,就躺下歇息——甚至没有被子时的零星几声爆竹吵醒。这就算过年了。 前朝的典礼也减到了最低限度,以免人多口杂,让硕果仅存身体健康的皇子朝臣们,也都因病倒下,只是太子仍然要代替皇帝,祭天谒陵,在新岁早朝赐群臣屠苏酒,并赏赐新制金钱。 紧接着,太子在宴后吐了一口血。 不知道是病,还是毒,这消息传的并不广,但既是亲眷,又有个实权儿子,建昌长公主还是收到了消息,只是身边连个可以商讨的人都没有,也只得按捺下,等待消息。 人心惶惶之间,大年初三,又有宫中的使者,到了长公主府外,送来口谕:“淑妃奉太后懿旨,二公子染疫,为保长公主与大公子安全,送二公子出京安养。” 这下可算是捅了马蜂窝了。 建昌长公主也没在意什么迎接礼仪,什么内外之别,意思意思摆出了张香案,一听来人装腔作势,拖长了一把又尖又细的嗓子说完来意,登时火冒三丈,大步绕出了间隔的屏风,直把那中年内侍吓了一跳。 以他年纪算来,在宫中服侍的时日也不短了,就算没见过,也听过建昌公主的事迹,哪有不怕的。只是背后有人,他底气也足,只是福了福身,就算见了礼。 瑞春哪儿里不知道她心里有气,便和气笑道:“太后身边没见过,也不是皇后皇帝的心腹宫人,敢问内监大人,是哪个宫里的?” 中年内侍竟还要摆谱:“既然是淑妃娘娘承太后娘娘懿旨,咱家自然是淑妃娘娘身边的。” 建昌冷笑一声,内侍便装出一副耿直狷介模样,尖着嗓子质问道:“长公主什么意思?这是要抗旨不遵么?” “抗旨不遵?你倒是也要知道,‘抗旨不遵’四个字怎么写啊。”建昌阴阳怪气地学着他的腔调,直把那内监气得脸色紫涨如猪肝,堪堪说了个“你”字,长公主顿然面色一沉,怒声斥道:“你什么你?就连皇帝皇后,也要称我一声‘皇姐’,淑妃见了,行礼之外,也要尊称一句‘殿下’!你算什么东西,也敢对孤呼来喝去,说什么‘你’?” 内监还要说话,长公主哪容得他多嘴:“既然是太后懿旨,口谕可不作数!你当我是什么好欺负的破落户?!没听说过谁生了病不让亲娘照顾,反而要把孩子赶出京城去的!要我娇娇走,你去求了太后的手令来!还得是印信俱全,求不来,就是假传太后谕令,我先一剑捅了你,再去寻淑妃说话!” “长公主殿下好大的威风……” 他话音未落,就见瑞月当真捧着一柄缀满珠宝的长剑,笑吟吟地转了出来:“咱们挑来挑去,也就只有这一柄开了刃,其他的都不知道收在库房里,娘娘将就着用罢。” 建昌挑一挑眉,将广袖一挽,握着剑柄一拔,露出寒光凛凛的剑身。 到底是骑射俱佳的长安贵女,几个剑花挽得有模有样,中年内监脖子一缩,唯恐当真丢了性命,一边尖声嚷嚷着“真是反了天了”,一边忙不迭地逃了,叫门槛一绊,帽子飞了都顾不上。 这个旨意来的不明不白,许多家中多了病人的贵戚也不免惶惶,建昌倒是稳坐钓鱼台,做好了见一个打发一个的准备。到了初六日,舞阳长公主作为皇室着名的和事老,不得不在满城凄风苦雨之中,亲自上门来劝人了。 如果是谁来,恐怕都只能得个闭门羹,也只有舞阳长公主能不经通报,就长驱直入,到了延春殿。尽管并不出门见人,长公主妆容浅淡,衣是织金云缎,裙是淡紫色素面宁绸,发间别了一对儿无瑕的青玉寿字簪,见舞阳进来了,也不抬头,拨弄着白玉熏炉里的云母片,直把香气捣出了一片暖烫的飞灰:“老四,你怎么还为淑妃说起话来了。” “大jiejie可以不理会淑妃,我却不能。”舞阳卸了斗篷,底下是一身素淡的水蓝水绿,在椅上坐了下来,叹了口气,“我娘身份低微,不过是个太嫔,现下淑妃掌宫,一应用度起居,还要托赖她照顾,人在屋檐下,不得不低头啊。” 一句话说的建昌没了脾气,她把香箸重重一撂,砸在铜架上,发出“当”的一声脆响,面露无限倦意,随便往榻上一歪,一手揉着额角,叹息道:“说吧。” 舞阳也不客气,自己斟了茶,一气儿喝下半盏,润了润嗓子:“阿纪是不是时疫?” “若是时疫呢?你还敢这么大喇喇地上门来,不怕你一屋的儿女也染上?” “若真是时疫,那我就不回家了,吃jiejie的,住jiejie的,多惬意呢。”舞阳正色道,“国子监不开课,女红师傅也回家过年去了,一屋子的小冤家没处撒欢,烦都烦死了。” 建昌噗地一声笑出来,又想起自己还在生气,忙止住了笑意,没好气地翻个白眼:“油嘴滑舌。”又摆了摆手,“既来了,也不能让你空手而归,吃了晚饭再走,庄子里拖来几筐笋子,也换换口味,还有几只白兔儿,拿回去给丫头们玩。” “看来jiejie是心里有成算了。” 建昌不摇头,也不点头,并不回话,只是翻身起来,开了一小罐薄荷膏,揉着额头,又躺了下去。舞阳多谨慎的人,见了如此,也不会多问,沉吟片刻,一把攥紧了衣袖,轻声道:“阿纪病着,家里又没个长辈能跟去照顾,就算底下人再仔细,难免也有些疏漏,做不得主,就怕事有万一,不如把君泽带上,也一并送出去!” 建昌深深望了她一眼:“我知道了,你回去给君泽收拾行李,也别走漏了风声,再三两日……就让他们一道走吧。不往南走,直接去益州。”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