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一百三十一 (第2/2页)
下是假死,怕是他也不会信了。” 贺铭嗤笑道:“你们怎么不先告诉了他?” 陈之宁抱怨道:“陛下之前话说的那么严重,谁知道有几成把握?没得个准话,怎么敢告诉娇娇?若是陛下真的去世,我们反而骗他假死……谁能有个好果子吃!” 林纾沉默须臾,拿眼去瞧寒露,连带着陈之宁和贺铭都看了过去,寒露忽然被扯进交谈中,苦笑着摊了摊手:“大公子,我可也跟着你们一道连瞒带骗了好几个月,二公子哪里会再信我?只会当是被你们收买了,一同扯谎呢。”他想了想,又说,“或许只能亲眼见了陛下,才会相信。” 贺铭长长叹了口气:“天下这么大,谁知道父皇会去什么地方?除非父皇愿意现身,否则人海茫茫,怎么寻他?只能盼着他早些玩累了,至少给皇兄递个信儿,报个平安。” 陈之宁抓了抓鬓角,为难道:“——你们谁去同他说?” 贺铭略有犹豫,还是起身道:“我出京的时日比你们都晚,也比你知道的都更清楚些,我去同镜郎说。” 林纾摇了摇头:“他若是闹起来,你制得住他?还是我去说吧,终究他还怕我些。”他也不管其他人什么反应,进了里间。只是与几人想象的截然不同,镜郎已经醒了,就着青竹的手喝着茶,神色异常平淡,听了林纾的几句解释,便嚷嚷着头疼。 林纾从房内走出,神色淡淡的,看不出端倪,平静道:“林纪说他知道了,只是头还疼,明天再来问你,要我们都先回去休息,别都杵在这儿了。客房也未准备好,今日就先将就将就,明日再布置。” 陈之宁探头往房内看了一眼,没看到什么动静,倒是林纾和寒露两人一边说话,一边出去了,陈之宁正准备走,忽然道:“三殿下远来是客,不知预备什么时候回京啊?” 贺铭哪里听不出他话里的敌意,早有准备,平静道:“我不回京了。” 陈之宁皱眉道:“什么意思?” “是啦,你没听到消息,不过表哥应该知道了吧?镇抚司向来消息灵通——来年改元,除了给祖母、母亲加徽号,册封皇后、后妃,第一件事就是分封藩王,三哥将我封到这里…从此后,世子爷可要称我一句‘靖江王’了。”贺铭礼貌地一笑,满意地看着陈之宁噎住的表情,“世子爷远来是客,有什么需要帮衬的,尽管提,本王一定略尽地主之谊。” 内室里,镜郎在床上翻来覆去好一阵儿,忽然睁眼对青竹道:“饿了,想吃些汤粥。”青竹听了这一声,忙忙地便奔了出去,寻人生火做饭,只留王默在床边默默陪着他,又过片刻,镜郎道:“还是头疼的很,百合香收在哪里了?你去寻青竹,问问香料匣子放在哪个箱子里了,为我点上,晚上好睡。” 王默的脚步声一出了门,镜郎就披头散发地爬起来,打开墙角的一只箱笼,层层衣物之中,摸到了个扁长的方盒,他的动作太急,上头挂着的琉璃小锁晃出一片散乱的烛光。他盯了匣子半晌,毫不犹豫地往桌角用力一砸,将锁头砸得四分五裂,又随手抖出一张帕子,将碎片一包,丢到了窗外。 盒盖一翻,盒内堆着明黄的锦缎,龙边,黄带,锦面,没有加犀玉之轴,却再明白无误,是敕封诰命的圣旨两张。 镜郎抖着手,展开缎面,对着昏暗烛火,看清熟悉字迹的刹那,只觉鼻尖一酸。 “奉天承运,皇帝制曰:…咨尔宁平侯林诫第二子……朕甚嘉之……今王朝正月……以阳朔县户两千一百封其于勋为阳朔侯。子其深维孰思之,无违朕意,钦哉。” “奉天承运,皇帝制曰:……端内则以持身,闺严女训……咨尔皇姐建昌长公主第一女,性成贞静……增重天潢,是用册尔为郡主,封阳朔县为汤沐邑,锡之册文……知必庆家祯,永绥后禄,钦哉。” 圣旨右下角,都落着一方朱砂大印,是“受命于天,既寿永昌”的天子之玺。 什么假死!若是假死,何必早早就为他想好后路,连封爵圣旨都下了两张,任他挑拣? 风中隐隐传来一阵脚步声,镜郎随手将盒子一收,塞到软枕底下,重新倒在床上,翻过身对着墙壁,佯装睡着,只是发间与枕面,悄无声息,都被泪水洇得透湿。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