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唐 《卷一、边城玄谜》_序章渭水之盟-1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序章渭水之盟-1 (第1/2页)

    序章渭水之盟

    武德九年。

    颉利、突利二可汗合兵十余万骑寇泾州,进至武功,京师戒严。

    上自出玄武门,与高士廉、房玄龄等立骑径诣渭水上,与颉利隔水而语,

    责以负约。突厥大惊,皆下马罗拜。俄而诸军继至,旌甲蔽野,颉利见执

    失思力不返,而上挺身轻出,军容甚盛,有惧sE。上麾诸军使却而布陈,

    独留与颉利语。――《资治通鉴.卷第一百九十一.唐纪七》

    隋末年间,天下大乱,北方外族趁机堀起,中原群雄面临了内忧外患的困境,不得不向突厥臣服纳贡。直到大唐立国,突厥仍仗着兵马强盛,连年侵扰中原、肆意掠夺,以至边境百姓饱受战火荼毒。

    唐武德九年八月甲子日,唐太祖李渊禅位,秦王李世民历经玄武门之变後,终於继承大统,是为唐太宗,年号贞观。

    突厥可汗颉利得知消息,不愿中原从此兴盛,先派使节执失思力向李世民耀武扬威,又命俟斤突厥部族首领、军官名阿史德乌没啜率领一万兵马做先锋部队,袭击泾yAn,好刺探唐军虚实。

    颉利自己则带着突利小可汗、铁勒族首领契苾何力,统帅二十万大军一路南下,先攻取泾州、挺进武功,最後b近关中泾yAn,这地方离大唐京师长安仅四十里路程。

    中原历经久战,长安城中兵力空虚,只有数万,却遭遇二十万突厥大军压境,京畿一时戒严、人心惶惶。李世民初登大位,为免示敌以弱,先扣押突厥使节,又亲自率领长孙无忌、萧瑀、房玄龄、侯君集、段志玄、高士廉六人前往渭水便桥,与大敌谈判。

    天地苍茫、秋风萧然,烟波江上弥漫着一触即发的肃寒战意。

    突厥大军陈列於渭水北岸,金狼旗纛飘飘如云霓,一望无尽,可汗令旗一旦挥下,千万铁蹄即将踏破唐阙江山。

    一桥之隔的彼岸,只有七骑唐军凛凛对峙,意图阻挡这强大的漠北雄狮入侵……

    「阿史那咄苾!」李世民一声雄壮大喊传过滔滔江河,直达对岸,朗声笑道:「你来得好!来得好!我们兄弟许久没见面了!」他英姿焕然,昂坐於骏马之上,缓缓策骑进入渭水桥中心。

    突厥军兵见大唐皇帝竟然一身轻装,只带了六名简从就亲临前线,面对己方二十万大军,心中都不禁震慑佩服。

    颉利心中顿时起疑:「李世民用兵神奇、战功显赫,才能一统中原,他见到我大军压境,竟如此欢喜,毫不惧怕,难道他早已埋伏重兵,就等我落入陷阱?」转念又想:「但中原历经长年争战,早已空虚疲乏,就算有再多兵马,也只是一堆枯草,我倒看他如何应付!」

    李世民笑道:「我这个做哥哥的才登上大位,你立刻就率领草原十八部前来朝贺,这份兄弟之情可真是深厚难得!」

    其时李世民年约二十九,b起颉利可汗足足小了十九岁,却以兄长自居,这是故意将大唐位置摆在突厥之上,以显气势。

    颉利如何忍得下这口气,当即训斥道:「从前你父亲太原起兵时,自下於我突厥,你竟敢如此狂妄,长幼大小都不分!难怪我听说你为了争夺王位,闹得大唐很不平静,本大汗当然得来瞧瞧,倘若你真闹得太过份,就该管束管束!」

    李世民听颉利以玄武门之变讥刺,心中不禁涌起一GU愤怒感伤,这场血亲杀戮虽是迫於情势,却成了他一生最大W点,也是最深刻的遗憾!

    尽管他内心起了波澜,面上仍不动声sE,目光炯炯微笑道:「你消息慢了些,也有些错误,那是许久前的一点家事罢了,实在不劳外人挂心!当初太祖起兵,是邀请突厥一起连兵进入京师,双方谈定:财帛金宝归於突厥、百姓土地归於唐国公,功成之後,始毕可汗得到了大批财宝,满载回归。中原在我君臣同心之下,也是国富民强、一片兴盛,哪里不平静?昔日你我双方都能遵守约定,这兄弟情谊才奠立下来,可是你每每进犯我边境,违背盟约,不但在并州掳走我百姓五千余人,还侵掠朔州、太原,我始终顾念兄弟情谊,才一直容忍着,难道你真要做个背信弃义、遗臭千年之人?」

    草原y汉最佩服的就是勇者,突厥军兵见李世民才只七人,竟敢咄咄训斥大汗,这等气势风采,实在让他们打从心底敬服,眼中不禁流露出仰慕神sE。

    颉利见属下居然崇敬起对方首领,怒气更盛,正要发作,李世民却是语气一缓,道:「咄苾,我们既然是好兄弟,你难得前来,我就介绍几位随我打天下、治天下的好朋友给你认识认识!」指了左後方一位冷峻刚毅的文臣,道:「这是左仆S萧瑀,他见识广博,国典朝仪无不通晓,更难得的是他忠贞耿直,不可以厚利诱之,不可以刑戮惧之,就算被敌人捉了,也绝不会把军事机宜吐露出来,乃真社稷之臣!咄苾,你手下有这种忠心人才嚒?」

    颉利大声说道:「我突厥勇士个个都是不怕Si的好汉!」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