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逆_第一章 风餐露宿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一章 风餐露宿 (第2/2页)

回老家武川镇生子。

    杨忠祖籍。

    虽为弘农郡华阴县人。

    因为他第四世祖杨延寿曾拜官职为北魏武川镇司马。

    至此。

    举家迁入武川。

    后来子孙们也都以武川为家。

    作为西魏的先锋大将。

    在此社会动荡不安的年月里。

    成年累月的东征西讨。

    1

    生命朝不保夕。

    加上不久前。

    曾经命相书侍为夫人看相。

    人家只是说。

    “吕氏夫人肚子里怀的一定是个男孩。”

    杨忠便不惜长途跋涉也要将夫人送回故里。

    好让杨家的长子在相对安定的环境中出生成长。

    不出一个时辰。

    卖茶的老者。

    率领着另外两个老人。、

    1

    一人挑着一副担子。

    踏过木桥悠悠晃晃的回到大槐树下。

    面框里盛满各种各样的瓜果蔬菜。

    卖茶老者放下担子。

    从一支破烂的面框下翻出一块烟熏的老腊rou。

    “你们家还有这种存货?”

    杨忠看着老者的穿衣打扮。

    对能拿出腊rou来招待。

    颇感惊奇

    “看来这里的乡亲过的不错。”

    “唉,军爷,您看到的只是表面,这年头哪还是人过的日子。”

    老者。

    长叹一声。

    继续说。

    “咱村正处驿道旁,原有千户人家,以前热闹的很,军爷,您再看看现在村里头还剩多少房宿,村里正处交通要塞,隔三差五不是兵就是匪,常常进村滋扰,官府默不作声,军爷你听听现在村里还有一支鸡叫声吗。”

    杨忠。

    鼻子开始泛酸。

    “老人家,那您这rou是怎么来的?”

    “今年正月,家中的米缸已见底,我没办法就迎着风雪走了两天,才进了大青山里,不料运气还不错,打杀了一头野猪,可等我扛着野猪兴高采烈的回到家中时,老伴儿却已经饿死在了床上,因为没钱安葬老伴儿,请乡邻给老伴儿下葬,用去半边野猪rou,剩下的这半边,我一直也舍不得吃。”

    杨忠不觉一阵心酸。

    2

    他细细的审视着眼前的老者。

    若有所思的问道。

    “老父,你这么大年岁,上山打猎,来回要走这么远的路,且还有这样的身手,莫非是当过兵的?”

    “何止是当过兵,我还杀过敌人勒。”

    老者把破衫一脱。

    露出满身的伤疮。

    “村里的男人谁没进过府兵营,他们大多都客死他乡,村里现在还活着的几个老者和我一样,全都是从死人堆里爬出来的。”

    时下。

    和老伯同来的另外两名老者早已将菜担挑到溪边同士兵们洗菜去了。

    槐树下。

    2

    杨忠和老者越聊越投机。

    “我们一路走过来,根本没有见地里长庄家,你们这些菜是从哪里弄来的?”

    老者说。

    “人活着,就要想发设法赌命,大路两旁时常过兵,人踏马搅,好多农人就没在路旁种过庄家了,村里人为了活命只能躲在山坳里,东一块,西一块的种点地,在水洼边种点菜,村里活着的人不多了,夏秋两季种点庄家和蔬菜,日子还是过得去的。”

    老者。

    摇头叹息。

    忽然又问。

    “军爷,据您估算,这仗还要打到什么时候,方能止息呢。”

    杨忠。

    摇了摇头。

    2

    说。

    “唉,老伯,其实咱们这些当兵的人,也早就不想打了,只不过将在外君命也要受啊。”

    老者。

    用不信任的目光盯着杨忠问。

    “军爷,您是送夫人回家送娃儿的吧,您若真不想打了,不正好就便解甲归田吗。”

    杨忠。

    听完这席话。

    开怀大笑。

    “好主意,好主意啊。”

    然后。

    2

    收敛了笑容继续说。

    “老伯,你想想如果咱们东边的北齐国和南边的南梁国,听到咱们西魏大将军都回家种地了,那他们还不调兵遣将杀咱们一个片甲不留吗,那样不仅我本人失去一家妻儿老小,甚至连这西魏江山社稷也都不复存在了,列国诸侯各控一方,你想吃掉我,我想吃掉你,一个个都虎视眈眈,铆足了劲呢,您说这仗还有完吗?”

    将军和村夫的谈话戛然而止。

    只听头顶树叶被风吹的呼呼作响。

    过了一会。

    随风送来阵阵饭菜香味。

    军士们。

    便都在大槐树的树荫下席地而坐。

    美美的吃了一顿既有新鲜菜肴又有野味的大餐。

    众人各就各位。

    2

    婢女将吕氏夫人搀入车撵。

    队伍在偏西的日头照射下重新上了路。

    “老父,多谢了,今日热情招待,杨忠铭记在心。”

    杨忠跨上马。

    又仓促的问。

    “老父,此地与大青山般若寺应该不太远了吧?”

    老者。

    急忙指向前。

    “不远了,不远了,你们沿着驿道走,转一个弯就看见了。”

    随着兵马的扬长而去

    2

    村里的几位老者重新聚集在大槐树下。

    喝茶。

    纳凉。

    谈天说地。

    日头渐朝西沉。

    老者正未收拾完展。

    准备回村。

    忽然。

    听见一阵马蹄的哒哒声。

    从古驿道上传来。

    2

    众人寻声望去。

    见一匹雄壮的枣红大马疾驰而来。

    背上驮着一个瘦小的身影。

    马行至树下。

    眼见。

    一身着百衲衣僧袍的僧人跳下马鞍。

    朝着已经站立的老者们合掌。

    说。

    “阿弥陀佛,贫尼智先叨扰各位施主了。”

    众人一听不禁骇然。

    2

    见这女子戴着一顶出家人的帽子。

    风尘仆仆的面庞上已被汗水划成了道道沟痕。

    如果。

    她不说自己是贫尼。

    真的分辨出她是女的还是男的。

    况且。

    罩袍的前阶和后背已被汗水如湿。

    又被太阳烤干。

    已经显出灰白色的汗字。

    不过。

    2

    看她从马上一跃而下的矫健身手。

    却显出不是个寻常的女尼。

    她骑着一匹高头大马。

    又自称是[贫尼]。

    凡此种种。

    在老者们差异的目光扫视下。

    贫尼智先。

    终于道出了自己匆忙赶路的原由。

    /81/81947/23646773.html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