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190926,外向文字、内向文字。 (第1/1页)
最近看书看到的,作者说,最好每天都要留一段时间给自己,写一些文字,一些是给别人看的是外向文字,一些是给自己看得,是内向文字。 外向文字是写给别人看的,可以练习自己的表达能力和观察力,把一些值得分享的事情写在网路上与大家分享,可以帮助到他人,也可以帮自己回顾自己的所学。 内向文字是写给自己看得,像是日记之类的东西,当写日记的时候就是写给自己看的,所以不要留余力,把最真实的自己给写出来就好,也许就可以重新认识自己。 不瞒说,这个作者的建议,是我在这里书写文字的一个很大的原因。 做出行动,读书的目的,就是要改变自己,所以要身T力行,把书中的知识化为现实,就像吕世浩老师所说的读书的三个层次,诵、读、念,诵就是把书中的内容给记住可以滚瓜烂熟的背出来,读就是理解书中的真义,念就是念兹在兹的随时把学到的知识放在心中,然後身T力行地在生活中实践。 4年了,来到大学已经4年了,学校的图书馆,隔一段时间就会把一个类的书籍集合拿出来晒,办个书展,借书期限21天,想必是要鼓励大家尽快读完一些书籍吧,看过了4年的新鲜人书展,四年前我认为自己没有特别喜欢的科目在我就读的科系里,所以我想最重要的就是要累积一些有关如何学习的知识,来尽量的压缩读本科的书,我总是觉得考试过了就好了,事实上我爸也是这麽告诉我的,他总说大学毕业证书就是一张门票,一张通往社会的门票而已,一旦进入了社会给了门票换了证之後,也就不会有人在意大学成绩或是学历甚麽的了。 所以我总是想要尽量的把时间都放在寻找自己的兴趣上面,而不是被课业压得SiSi的。 在大一的那上下学期我想我就已经累积了50本左右的量,有这种说法,如果你想要在一门知识里达到一点程度,那至少要读个50本左右相关的书籍。 在那两个学期我把书籍的要点和我得到的启示写入笔记里面,写了3本B5,许多时候我是看着教人如何做笔记的书然後把它做笔记,真是个即刻的实践。 我想在那两个学期,都做的挺好的,当把自己脑袋中的想法一步一步的实践在生活中那是非常具有快感的行为,每次都大快人心。 反映在成绩上的话,那两个学期是我成绩最好的时候。 接下来我就开始坠落的深渊,没办法Ga0懂自己在g嘛、想g嘛都不知道的深渊。 我想我是挺想念大一生活的,我有着一柜的杂书,真的是杂书,因为我几乎甚麽都喜欢看,没有特别挑剔甚麽,倒是特别偏Ai卢梭的湖滨散记,1个月总是要看个一遍。 而别人的柜子里总是一些微积分、工程数学、电子学之类的,跟科系或是未来紧密相关的书籍,不到考试前总是不会被取出,摆在上面就像是摆饰。 这样不就像是在读高中的时候依样吗? 我很不喜欢这样,总觉得目的X太强了,当所有的所作所为都是为了一次考试,而考试过了之後就把所有的书都给丢进了焚化炉,这是我所没办法接受的。 我希望的读书是可以常留在心中的那些愉悦的知识。 然而那违背了学校和学习的制度。 跟学校格格不入的我,在那时候决定离开校园。 暂时的。 因为我没有勇气面对满是失望的父母,所以我选择了休学而非退学。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