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10章 夜船灭口 (第1/3页)
孟庭静做事一向雷厉风行,有着大刀阔斧的魄力,要干就干得利落彻底。 抄完刘百万为首的贩卖人口毒瘤子的家,他就立即下令撤掉了对这十来户族人和家仆的拘禁,让他们自行散播关于孟家要改革的“信号”。民众口口相传,只会给这件事一次次添油加醋,孟庭静在这些人的口中,立马就大范围坐实了“玉面魔头”的称号。但这对于孟庭静来说不是坏事,恰恰相反,他要的就是这个效果,他要这全码头的人都受这震慑,然后怕他,畏他,再也不敢违抗他。 对付这些老油子,你若不够心细手狠,不够斩截果断,就镇不住他们! 与此同时,他雇了做事干净的人,趁夜烧了那两家报道过孟家码头与人贩子产业相关情报的报社,本来他想趁此机会顺藤摸瓜,再抓来两家报社的人审问一番,看看这幕后主使究竟是谁。但这两家报社的人都像得了命令一般,当晚就人去楼空,毫无线索了。 孟庭静听罢林小民的汇报,只好一拳砸在桌子上泄愤,桌上的烟灰缸都震起来抖了三抖。林小民面不改色地低头站在一边,早已习惯了这位从小一起长大的主子暴怒无常的个性。 迫不得已,他放弃了这条线索。 报纸上也仅仅交代为两家报社意外起火,导致了关门大吉,民众也很快忘了这件事。 海洲从开埠以来,海洲港就是孟家人主宰,前后有将近一百年的历史。 最近十年,海洲发展尤其迅猛。日新月异下,旧有的码头格局已经不太能够顺应当下的吞吐量需求。货轮之间相互打架,为了抢占更多码头卸货时间,时常动用武力,客轮停靠也由于紧靠货港,常常受此影响,市民上下客轮不堪其扰。 这日上午,迎着呼呼的海风,站在码头了望台上,孟庭静眯着眼睛。一望无际波光粼粼的汪洋就在脚下,码头工人们唱着抑扬顿挫的码头号子回荡在码头咸凉风里,他身上的黑绸长袍下摆在风的鼓动下猎猎作响。 就这么站在那,他和利物浦港请来的英国工程师一起,商讨确定了海洲码头的整合规划。 三四个中小型码头从此合并扩建,前后半年时间便完成改造,成了吞吐量四万吨的巨型货港。客港和货港彻底分离,更加便利乘客的出行,客轮卸货通道也从此不再和乘客通道打架,各行其道,互不打扰。 当然这都是后话,当前民众们只是从报纸上得知孟家二公子是个以民生为重的商人,这是难得的。 林小民穿着一身黑色西装,头戴巴拿马草帽上来,狂风中,他用手压着帽檐,快速耳语和孟庭静交代了一下犯人的审讯进度。孟庭静沉吟片刻,又吩咐了几句,便让他退下了。 整合码头的事还在如火如荼地筹划、宣传、进行中。与此同时,刘百万在仓牢里脱了一层皮,原先油亮黑壮的汉子,现在瘦了一圈,没了当初那份威武神气,变得委顿而肮脏。嗓子不顶用了,只能颤颤巍巍地拿着笔,一项一项地对着账本,交待了他这五年来究竟贩卖了多少人口,贩卖到了哪里。 其中大多数人已经流转到国外,成为“猪仔”苦力,活着找到的概率不大。小部分是卖做了娼妓、仆役,更是几经周转,分布在国内各地,难以寻迹。 孟庭静白天cao刀整合码头,晚上就在码头仓库牢房里,接替林小民的活计,审讯这些牢犯。 虽然他已经忙成这样,但心里却时常惦记着家里的宋玉章。 他现在晓得自己是动了春心,不忙的时候,就全心牵挂着宋玉章的吃喝冷暖。连丫鬟秋梨给他汇报宋玉章饮食情况时,吃了什么,什么吃得最快,爱吃哪种螃蟹,爱吃哪种甜品,他都记在心里。但凡宋玉章在家,他出门临走都要吩咐厨房大师傅给宋玉章安排上他最爱吃的。 宋玉章也没闲着。 这半个月来,他被孟庭静委以重任,代表他孟二爷去参加一些生意上需要联络感情的饭局,对外宣称宋玉章为他的心腹代表。 宋玉章惯会装腔作势,这份工作倒是让他做得得心应手,如鱼得水。渐渐的,海洲这片的名流也都口口相传,晓得了孟家二爷身边多了个相貌惊人的二把手,而且为人宽和,风度翩翩,出手大方。 这虽然远远称不上权势滔天,但宋玉章在这名利场的周旋和簇拥中,慢慢也找到了几分呼风唤雨的手感。但他十分清醒自知,这份表面的权力背后,其实全依靠着孟庭静作为支撑,没了孟庭静,他依然什么也不是。 这天周末,宋明昭学校的事告一段落,往日最爱和狐朋狗友厮混,如今也令他觉得毫无趣味。他一个人坐在床上,胡乱翻着手里的洋文,心里想着的,却是宋玉章。他脑海里时常浮现着宋玉章那白皙的脸,沉重的睫毛,和说话时鲜艳润泽的薄唇中间,随着红唇起伏的小小唇珠。 想着想着仿佛入了定,几乎是一瞬间,他仿佛真实地闻到了宋玉章身上那阵芬芳的rou体馨香。 再也控制不住——他这半个多月每天都强迫自己干其他事,来分散这份对宋玉章异常专注的注意力。 他飞快地从床上弹起来,登登登跑到电话边,心脏咚咚跳着,犹豫片刻,他提起话筒,转动了背诵过几百遍的那串号码。 拿不准宋玉章是否已经离开海洲回到家里,他只知道心里对宋玉章的牵挂已经让他精神恍惚。 他必须要打这个电话! 不过一会儿,电话就被接起来了。 “喂?”清澈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