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123章 检讨与后续部署  (第1/2页)
    崇祯14年7月上旬    周铉等一伙官员下午经过了杏山,他们观看了周遇吉率领23000步兵轮流挖壕沟;    已经挖好了两条壕沟,它们平行于松山与杏山之间的主通道,这两条壕沟可以封堵建虏绕过锦州和松山,直接到达杏山,甚至从后面包抄松山。    这两个壕沟挖得很有水平,周铉看后,暗暗叫绝!    同时,壕沟的宽度够长,深度够深,如果人掉下去,短期内爬出来是有一定难度的;    周遇吉还在壕沟傍边保留了两条隐蔽线路,供大明官军直接通过,而建虏则需要寻找通道;    如果不挖壕沟,那么驰援的建虏,如义州的建虏,是有可能绕过锦州、松山,从这里进入,然后从后面包抄松山那边的大明官军,包括祖大乐的23000名官军。    历史上,皇太极就是这么干的!    众人对周遇吉挖的壕沟很满意,只要死守通道,小股建虏很难通过;    大股建虏骑兵要过来,肯定需要一定的时间;如果有步兵防守,那通过有一定困难。    现在只要放几个夜不收,就能及时传递消息。    傍晚时分,众人到达松山附近时,已经累得够呛了!    但当得知出事的消息时,众人又精神抖擞!    在听取了祖大乐、曹变蛟和吴三桂的禀报后,周铉是捏着一股冷汗!    辽东巡抚邱民仰、监军张若麒和四个太监则很兴奋,因为他们听到了278个建虏头颅。    众人决定今天晚上保持警惕,明天再讨论接下来的行动安排。    第二日早上,周遇吉得知昨日遇袭的消息,也骑着马,带着侍卫赶过来了。    众人先是紧急处理了后事:    所有的官员现场检查了这278名建虏的头颅,确认他们是真建虏,并马上撒上了石灰,作反腐处理,交由侍卫送至宁远城一起保管;    死去的1244名大明官军,众人决定就地挖深的墓xue,集体安葬;    在征得多名战斗队长和副队长同意后,周铉对周家护卫队5名死去的队员进行了土葬,并记录个人情况,留下了衣冠。    在周铉提议下,所有官员为这些死去的大明官军三鞠躬!    接下来是进行总结,祖大乐担心受到责罚,狠狠地开展了批评与自我批评;    辽东巡抚和原本在宁远的守城2名太监曾经多次受过建虏的苦,虽然知道祖大乐这种情况不好,可依据辽东官兵的情况,也是可以接受的;    但监军张若麒和2名从京城来的太监则很生气;    又是筛选,又是训练,周铉还拿了这么多银两鼓励,结果还死了这么多人。    于是,他们批评了祖大乐、吴三桂一番;    周铉怕影响斗志和人心,安慰道:“诸位、毕竟祖大乐将军守住了防线,还杀死了278名建虏,情况还算不错!    但这次给了我们一个很大的教训,那就是建虏的确很勇猛,又不怕死!    曹变蛟、周遇吉两位将军一定要告诉队员,需要谨慎小心,不可麻痹大意!    祖大乐、吴三桂两位将军,必须要求队员在危险情况下,保持阵型。”    周铉讲完这些安慰的话后,众人一起总结出三点经验教训:    其一、以百总、千总为基本单位,碰到敌袭,马上要恢复阵型;    平日训练要做到位,并告诉官兵,逃跑死得更快,组织阵型,才能活命和对抗,才能取得军功;    其二、警戒兵要有多人,分成4班,白天黑夜都要有警戒兵值班;    其三、如果认为两道壕沟不行,则准备三道壕沟,并在壕沟出口处准备类似碉堡式的防守堡垒,供步兵防守;    曹变蛟突然问道:“诸位上司,我方是否可准备火炮进行防守?”    周铉突然意识到建虏那边可是有火炮的,这些火炮正是来自于投降过去的耿精忠、孔有德等人。    于是,他说道:“祖大乐将军、周遇吉将军,如果在防守时,建虏有火炮,你们该怎么办?”    祖大乐说道:“钦差大人,火炮威力没有那么大,它每次发射的次数很有限,也只能打一个方向,而且还不太准。    这种情况下,大范围分散一下就可以了!”    周铉点了点头,对周遇吉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